香港商界明年的預算是基於什麼「良好意願」? 文:寒柏

年關在即,各行各業都開始「計數」,除了總結本年度的業績之外,便是為來年做好預算工作。

據筆者所接觸過的某些商界朋友所述,本年度的業績強差人意,主要是因為本港與內地還沒有「免檢通關」。某些香港地產界別的專業人士指出,由於兩地尚未「通關」,香港實體經濟已是「一潭死水」,內地來港的投資者及專才也押後來港買樓的計劃,本港樓市便出現價量齊跌的情況。但普遍香港發展商及物業投資者的借貸比率不高,過去的融資成本都十分低,因此「持貨能力」十分強;大家都「惜售」。無論如何,大部分人相信只要香港與內地「免檢通關」後,一切便會好起來。

可是,不僅內地與香港「免檢通關」的「良好意願」無法成真,利率於第2季起開始急升,大幅提升了本港各行各業的利息成本。

本來,香港商界對「美元加息」的消息都是嗤之以鼻,認為美國政府不可能在經濟低迷期間大幅加息。但事實證明這都是港商一廂情願的看法。在利息成本大幅攀升之下,物業的租金收入已不夠付息,發展商及物業投資者的「持貨能力」大減。雖然大家都開始不再「惜售」,但本港地產市道在第3季開始急促惡化,物業市場「滯銷」,港商的現金流亦開始有壓力。

普遍香港商界朋友總結本年度的情況,其業績不濟是因為無法與內地「免檢通關」及「加息」所致。其中,朋友們都對內地的防疫政策非常不滿。

如此一來,大家對未來一年的展望是怎樣呢?來年的預算是什麼情況?近日,絕大部分的朋友們都紛紛指出,內地的防疫政策已引起民眾不滿,根本不可能持久。為什麼內地一直堅持「動態清零」政策呢?香港商界認為這不過是中央的「面子問題」。所以,大家都估計明年第1季至第2季之內,內地政府便會宣布「復常」及與香港「免檢通關」。

簡單來說,很多香港商界朋友為企業做預算及規劃時,都幾乎肯定了內地的防疫政策即將「放寬」。大家深信,只要內地「躺平」,內地資金、投資者及專才便會蜂湧來到香港「掃貨」,香港物業市場便會出現「小陽春」,甚至乎是出現「階段性復甦」。

筆者認為,我們做規劃及預算時,豈能如此粗疏及幼稚?未來一切的希望,就只建基於唯一的「良好意願」之上?

我們想深一層,「內地即將放寬防疫措施」就是否等同內地與香港即將「免檢通關」呢?兩者有必然關係嗎?

即使內地各省市的防疫政策引起國民不滿而被迫作出調整,但內地將如何繼續處理疫情?如西方、日韓及香港般「棄守」只屬一種可能性。另一個情況,便是內地會對近來的「爆疫」重新作出評估及檢討。

以常理推斷,我們如何可以避免內地各省市爆疫及減低各地區被圍封的範圍呢?如要做到「盡量不封鎖內地城市」之方法,當然是「源頭堵截」,例如是強化與海外接觸頻繁的關口之「密封式管理」,當中包括人流及物流,即進一步加強「外防輸入」。其中,我們不能排除內地在「防疫一體化」的情況下,會反過來削減港澳同胞每天的「免檢配額」,從而堵塞所有「防疫缺口」。無論如何,即使香港商界看到內地真的有「放寬防疫措施」之舉措,也別開心得太早;這與「免檢通關」絕對可以是兩回事。

扼要來說,香港商界做規劃及預算時,豈能只假設內地的防疫政策即將「失守」、「棄守」或「放寬」?萬一內地抗疫成功,港商又有什麼打算?

其次,就算內地真的「棄守」,有誰可以保證內地與香港「免檢通關」後,內地資金會蜂湧來港投資?還會來為港人「以高價托市」?近年,內地經濟不景氣,國內房地產市場出現嚴重的「滯銷」,內房商及內地投資者都是「一手蟹貨」;為何港商至今仍對「北水」這般有信心?

最後,如果香港商界手上的項目都能大賺,區區幾天的「隔離檢疫」能阻擋「北水」來港嗎?說穿了,這兩年多以來,香港商界一直在「掩耳盗鈴」罷了。

文:寒柏

學研社成員,從事金融業,亦為自由撰稿人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